大一上修課心得
前言
無聊來寫一下,順便警惕一下自己什麼都沒想清楚就在選課。格式主要是參考學長的心得文,然後其實我們修的課蠻像的所以有點懶得寫有些課在幹嘛,所以可能會著重於跟網路上不太一樣的部分。成績的話寫的當下還沒出來,不過我覺得這樣評價課程可能會比較客觀。
修課清單:
- 系定必修:
- 計算機程式設計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Programming
- 普通物理學 General Physics (a)(1)
-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Algorithm Design and Analysis
- 系定選修:
- 計算機概論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 現代科學與心靈科學 Modern Sciences and Science of Mind
- 共同必修:
- 健康體適能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 大學國文:閱讀與寫作(一) College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
- 全校性通識:
- 普通心理學 General Psychology
- 國民法官必備之基礎鑑識科學 Introduction of Forensic Science for Citizen Judges
當初會選到24學分是因為外文和微積分免修了,加上計程基本上算是 0 loading,想多選一些課來充實自己。但最後課業感覺很多但loading其實沒很重,我覺得這樣修很失敗,詳細原因後面總結。
每一門課我會寫修課前預期的成績、最後的成績、甜度、涼度、推薦程度,後三項原則上以 0-5 等第。
計算機程式設計
- 授課教授:劉邦鋒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No comment
- 涼度:No comment
- 推薦程度:No comment
關於P教授的偉大事蹟應該不需要多言,但個人以真強者的角度來看其實會覺得今年的題目十分簡單,考指標那次平均甚至在270分(out of 300)左右,但最後看原始成績<60的還是有44%,A+的22%(這個數據應該沒有包含真強者),我認識不是真強者的人也有很多A+,所以應該是沒那麼可怕。
至於真強者的篩選機制也是有點奇怪,我沒進過選訓光靠其他競賽出題經驗就錄取了,甚至好像有其它真強者說靠APCS 5+5就進了。
真強者的工作大概就只有在每周考試前驗題跟偶爾開會,開學時教授會把真強者名單提供給大家,然後好像就沒有要求其他事項了。我只有一個不認識的同學寄信問過一兩次問題,其他根本沒什麼額外的事情。驗題的話會遇到測資限制或題敘不清楚的,後來我就知道要晚一點開始驗,等其他人把雷踩完。還有一兩次助教修正題目到禮拜天六點還沒好(12點驗題deadline),讓我出去找同學玩的時候還要借電腦驗題。
因為沒有作為學生去考上機考,所以也不好給予評價,即便你被當或是停修,還是要自己想辦法學會C來應付其他課程。
普通物理學
- 授課教授:梁啟德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4
- 涼度:5
- 推薦程度:No comment
今年普物換老師了,分數計算改成期中期末各佔50%,個人覺得對物理不好的人(像我)不是特別友善,另外就是只要一個粗心就會掉一個級距。
期中是考1到10+37章,也就是到轉動+相對論;期末考11到20章加一些課外補充。講範圍其實沒什麼用,因為大概都會有60~80%是考古題或是上課勾的習題,所以說想輕鬆拿到A-以上的分數並不難,只要像我一樣期中耍笨沒寫平方直接被扣十分還要不到分數一樣可憐就好。
上課也不會點名,不過教授會隨機點人問例題怎麼寫,不過教授看起來都點他認識的那一批人,所以系邊如我就完全沒差。我是到期末後面發現範圍已經超過我高中有讀的東西了才開始認真聽,但老實說有沒有聽好像沒差,畢竟考不是習題或考古題的東西也不用多熟內容就能寫,只有物理白癡像我才會錯。
老師上課的速度超級快,然後還會帶一些課外的東西(例如簡單的微方或一些課本沒推導的公式),個人覺得對物理不好的人不太友善;但對物理好的人就是大水課,基本上不用去上課直接去考試都能拿A+。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 授課教授:呂學一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2
- 涼度:5
- 推薦程度:No comment
這學期ADA變成蕭旭君和呂學一分開授課,蕭班是二類加簽、呂班是三類加簽,開學去加簽蕭班沒成功加到之後剛好搶到呂班最後幾個名額,如果一定要修到ADA的話還是建議先去加簽呂班的再去抽蕭班,才不會兩個都沒選到。
呂班的成績就像他其他的課一樣三次期考各佔三分之一,不調分,沒有任何的作業或上機練習,所以嚴格來講其實很像數學課,只不過教的東西是演算法而已。上課不點名,所以如果要混的話應該很容易,不過到後面教的東西應該不太敢不聽。
考試的話大概都會是滿分>100,但只會採計你前幾高分的題目(譬如說第一次是9題取7題高分,一題15分滿分105;後面兩次是12題取10題高分,一題10分滿分100)考試的內容大概有50%左右是上課教的證明或是在投影片裡面叫大家回去想或是上課提問的內容,不過因為教授很久沒教了,沒有什麼考古題,第一次考試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會怎麼考。第一次期考內容其實不難,但有一些複雜度數學的證明,跟一些真的需要想演算法的題目,然後因為我送分題亂寫只有82分。第二次知道怎麼考之後就把上課的證明都抄到大抄裡面,再加上翻一下課本,結果這次考超水,大概有快80分是上課的內容。然後第三次我以為像第二次的內容不太需要準備,結果直接被制裁,考超難==。
因為我也有同時旁聽蕭班的,我還是覺得寫功課比起純考試來的穩定,而且在呂班學不到實作技巧,純粹就是聽理論,寫蕭班的功課對打過競程的來說不會太花時間,所以如果真的想學東西的話還是選蕭班比較好,而且分數應該也不會比較不甜。
計算機概論
- 授課教授:莊永裕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4
- 涼度:4
- 推薦程度:5
詳細的參考這裡
不太一樣的是今年成績不會公布給全部人,不過我個人是覺得沒什麼差。期中考有複習過一次投影片應該就不會太低分,而且考前的HW1基本上題型就跟期中考很像。個人覺得唯一的缺點是期末報告assign和教jack的時間偏晚,很可能跟其他的期末考和報告撞,總而言之是一堂能學到很多東西,loading又不會太重的好課。
現代科學與心靈科學
- 授課教授:歐陽彥正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2
- 涼度:5
- 推薦程度:1
被學長推薦的課,然後今年改制考試變成實體關書考(以前是線上開書),然後平均直接從80->60,教授還說為什麼今年成績掉這麼多==。
我覺得有一個網路評價寫得很好,如果想學哲學去修哲導,想學心理學去修普心,想混學分不要去現心,只會讓你期中期末在背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背到懷疑人生。不過教授最後有調5分,加上我有乖乖的背投影片的東西+寫考古題,狗到一個A+。
這堂課唯一的好處是不用去上課,去上課的時候也會發現教授不管你,自顧自的講東西,上課的人通常都只有30個不到(原本總共應該有160人左右),然後有90%在用電腦做自己的事。總結來說是個學不到東西又不好拿分的涼課。
健康體適能
- 授課教授:周德賢
- 學分:1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4
- 涼度:3
- 推薦程度:5
今年系上體育三個班都換老師,然後我原本的那個老師評分是60%體適能成績,爬了一下文之後果斷逃跑,結果跑到另外兩個班發現我逃太慢了,只好去加簽室友他們系的體育課。
評分的話是40%上課表現(出缺勤等)、30%考試(20%體適能+10%專項)、20%參與比賽、10%心得。基本上只要不請假、有乖乖拿滿20%的比賽就能接近滿分,專項的話原本開學是說上課有做的運動項目都可以考,不過老師第一周帶我們去打桌球的時候就讓大家專項都考到滿分了。
雖然說有聽過更好拿分的體適能,但是至少這個可以自己掌控分數就給推。
大學國文
- 授課教授:簡凱廷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4
- 涼度:4
- 推薦程度:3
運氣不錯選到國文課,會選這堂主要是因為看科學班學長的分享
然後上課內容上面連結講的很詳細了,稍微提一下跟上面不一樣的地方。
- 隨堂考:應該沒有這個東西了,只有第一周不算分的測驗,剩下都是隨堂作業居多
- 個人報告:有期中與期末兩個報告,期中的是全校統一的讀書心得,期末就是寫一篇跟台大人事物有關的議論文或書評,原本是限制5000字不過後來沒有硬性規定。
- 團體報告:找一位台大的教授或研究生,訪問學思歷程或其他問題,四人一組。需要花一點心思,不過老師給我們做得時間還算長,大概期中考左右assign,deadline約一個月後。
老師開學前說看到因為網路上寫他的A+率很高所以他打算降低給A+的比例,但最後問到很多修的人最後都A+ XD。基本上課堂作業都有做應該是穩穩拿A以上。另外期末一個月左右主要都是跟老師討論期末報告跟團體報告,所以大多不上課,很適合期末需要爆肝念書的人。不過以個人角度來講可能只學到要如何撰寫前言結論等,收穫沒有很多。
普通心理學
- 授課教授:羅達中
- 學分:3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5
- 涼度:4
- 推薦程度:5
課程內容同樣參考這裡
今年的報告是四個個人(兩個加分)+一個團體,少了團體報告的書面報告。然後期中期末滿分都超過100,多的分數可以視為加分用,所以應該怎麼寫都會A+。我自己期中的時候有在看過一次投影片,期末就完全沒準備,我有寫個每個單元包含哪些關鍵字的檔案,方便考試的時候查詢。上課不點名,只有後面幾周撥放團體報告影片時需要現場評分,不過我認識的一些人也不會因此來上課,反正及時寫完表單交出去就好。
我自己是沒有很用心的吸收上課內容,大概只有每次上課聽一遍,回去之後也不太會再看,不過老師真的教了很多東西,可以學到很多,而且只要有寫報告應該不難拿A+,算是甜涼課。
國民法官必備之基礎鑑識科學
- 授課教授:翁德怡
- 學分:2
- 預期成績/最後成績:A+/A+
- 甜度:5
- 涼度:3.5
- 推薦程度:10
好課激推。
每個禮拜上課老師都會邀請不同講師來分享各個領域的內容,講師包括但不限於法醫、檢察官、法官、教授,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工作經歷分享、司法心理學、兒虐鑑定、司法精神學等。如果是對推理、司法審判有關社會議題、鑑識科學有興趣的話,這堂課可以學到很多專業內容並聽到很多故事實例。
評分方式是55%上課心得,每周都要交當周的心得(我自己通常都寫200~300字以上),所以不能翹課;期末報告40%,寫有關法醫鑑識有關的實際案件或小說的心得、或是寫對於整個課堂的心得;上課發問5%+(extra5%),每堂課結束後可以提問,不同提問方式有不同的加分規則。
只要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不管是喜歡看小說或是看影集),修這門課絕對能大開眼界,而且不會很有負擔,每周就是抱持著聽故事的心態去上課就好。教授還有安排刑事局的參訪,如果剛好沒事的話可以去刑事局參觀鑑識實驗室。教授也會非常認真地給予反饋,每周的上課心得教授都會親自回覆,課後提問也會交給當周的講師回答後統一公布,後來我們國文報告就直接去訪問翁教授,並從中學到更多東西。
加簽方式是要記得在開學前到課程資訊的地方填寫一個google表單,寫加簽原因和推理小說、刑事案件的心得,經過審核後決定能否加簽上,所以如果忘記的話開學也不用去跑了。
最後,如果怕看屍體或血的照片的話,那建議不要修,不要為了通識課搞到自己睡不著覺。
回顧
檢討一下選課。感覺就是看到什麼課覺得OK就選了,完全沒想過整個組合在一起會長什麼樣子。即便運氣很好選到一些熱門通識,結果就是讓整個上學期都在修一些已經會的東西或對以後沒有實際幫助的東西。事後來看理想情況是少一個通識/現代科學去修一些專業的內容,例如ML之類的。到一二次期中的中間就發現自己除了計程驗題都不會寫到程式,不是在準備考試就是在寫報告的路上。在沒有目標之前先把國文通識修掉不是不行,但當全部都在修沒意義的課的時候就顯得非常頹廢停滯,選課前應該要想到平衡涼課跟硬課的比例的,才不會被涼課填滿卻又修得很自慚。
我本來是沒有一定要拿4.3的,但考量到這學期除了學分多完全沒學到很多東西,沒藉此拿一次4.3真的很可憐。普物已經很認真讀了,但還是救不了;ADA期末認真讀一定會A+的,只能說給自己的壓力太小了,仍舊活在舒適圈裡面。
GPA 4.19,如果這是最高的一次,那希望以後即便比這個低也能不會後悔。